女性經濟自立的培力與挑戰

聯合觀點

女性經濟自立的培力與挑戰


作者:林桂碧/聯合勸募審查委員、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

一般而言,女性就業處境往往會因著經濟(總體經濟、就業環境、家庭經濟及婦女個人人力資本)、個人價值(個人對於家庭的概念、個人教育程度、個人性別角色態度、個人人格特質及個人自我實現),以及環境結構(社會中他人對婦女就業態度所形成的社會壓力,如各種社會結構的支持措施等)之不同而有所影響。因此,女性在家或是就業的決定因素主要有二個層面,一是與個人因素相關的家庭結構、經濟狀況、個人才能與興趣;二是與社會支持因素有關的就業機會和價值。然而,一般女性在就業市場已是障礙重重,對於缺少社會競爭力的弱勢家庭女性而言,若是想要以就業或是創業達到經濟自立更是不易。

根據學者研究,高風險家庭所面對之風險因素,前三名分別為收入不固定、貧窮及社交孤立。因此,經濟問題為我國弱勢家庭所面對的重大議題之一。而常見的弱勢家庭類型包括:1.符合高風險家庭評估指標者如單親工作不穩定或特殊工作型態、隔代教養、父或母入監服刑、家中成人有精神疾病(就醫或未就醫);2.經濟困頓家庭;3.單親或新移民家庭;4.遭受家庭暴力之父或母。又依據研究發現,弱勢家庭主要生計者就業的障礙原因主要是:有照顧工作、心理因素(障礙)、中高齡、社會排斥、身體疾病、社會福利的反工作誘因、資訊取得困難,以及訓練技能未能與職場接軌等因素。而影響其就業因素整體來看,以「學歷限制」為最多數;其次依序為「托育托顧」、「年齡歧視」和「技能不足」等。

因此,就弱勢家庭女性對於經濟自立的需求,最直接就是輔導其就業。而在就業的需求上,分別為1.多元的就業機會及就業工時選擇;2.需要提供較多的托育、托老設施或經濟補助;3.提供個人、團體就業前適應服務準備與陪伴;4.就業社工員協助就業問題、積極協助就業各項準備與適應;5.就業職場能提供安全、支持的友善環境。至於民間社會福利機構目前提供的婦女就業服務項目如下:
一、情緒支持與輔導
提供婦女有關就業準備前或就業時所遇到的心理壓力、困擾或人際互動問題時情緒支持與輔導。
二、社會資源的諮詢與連結
提供婦女有關各種社會資源及資訊(如托育、法律)的諮詢與連結。
三、協助申請相關補助
視婦女的需求協助申請經濟相關補助。
四、協助就業前的準備
協助婦女尋找求職管道、準備應徵資料、面試技巧及心理準備。
五、陪同面試、應徵
陪同婦女去面試、應徵,並以角色扮演方式進行演練,降低應徵時的壓力。
六、協助連結就業服務站
連結各地就業服務中心(站)的求職資訊、研習課程等,鼓勵婦女參與。
七、職場關懷
不定期透過電訪或面訪提供職場關懷,瞭解其就業適應情形。
八、職場人身安全計畫
對於受暴婦女協助發展職場人身安全計畫。
九、就業媒合(含提供就業資訊)
就業社工員搜尋就業訊息,製作求才快報及廠商就業機會開發,推介與媒合婦女就業。
十、就業後支持團體
就業社工員針對已就業婦女舉辦支持性團體,抒解其就業壓力及擴展人際關係,增加就業適應與穩定。
十一、其他服務
對於有創業需求的婦女,就業社工員提供其各項創業的服務資源,甚至陪伴其創業過程的支持;另外,也協助解決婦女就業時的托育問題等。

鑒此,為能真正協助弱勢家庭婦女經濟自立,建議未來應當整合三項必要服務因素:1.提供就業/創業服務;2.增加財務教育和訓練;3.將社會福利的各項津貼或補助列入為收入來源,以增加其整體收入之感。其運作方式可依下列四個步驟進行:1.就當前的財務處境擬訂服務計畫;2.處理信用和資產;3.就業和其他服務(含財務教育、諮詢與福利服務等);4.案主充權。最後促進婦女經濟自立的服務內涵:1.取得財務專業上的信任;2.協助處理生活程序;3.翻轉貧窮的結構;4.理債優先;5.重返經濟活動~創造現金流;6.完成心智的調整;7.可能的挑戰與解決方法。總之,有效的經濟自立必須先建立健康財務,方能增加就業收入達到經濟自立,最終改善其生活環境。

*本專欄提供專家及實務工作者反映觀點意見,不代表本會立場。